2025年上半年,钠电产业迎来技术攻坚与规模化落地的关键转折。作为硬炭负极材料领域的国家标准的制定者与产能领跑者,佰思格科技深度参与行业十大标志性事件:从与超威集团签订钠电项目不少于3万吨硬碳订单,到巴中2万吨负极基地投产推动产业集群化;从2024年国内钠电负极出货量位居首位,到联合产业链头部企业共建钠电生态,佰思格以技术突破和战略协同能力,成为驱动钠电产业化进程的核心力量。以下为起点钠电原文:
2025年上半年,钠电行业迎来规模化商用加速期,技术突破、场景渗透、全球化应用、商业化落地等领域均出现标志性事件。起点钠电长期跟踪调研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在此总结2025上半年钠电行业十大标志性事件以及对钠电行业发展的意义,以供参阅。
一、宁德时代发布“钠新”品牌,车规级钠电池量产启动
4月21日,宁德时代在超级科技日活动上发布首个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同时推出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以及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将分别在2025年12月和2025年6月量产。
钠新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达175Wh/kg,已接近磷酸铁锂(180-200Wh/kg),是目前大规模量产最高能量密度的钠电池,配合5C超充能力(30%-80%补能10分钟)和- 40℃低温下90%的电量保持率,具备超500公里的纯电续航能力和超200公里的混动续航能力;拥有超1万次的循环寿命,在电钻穿透、锯断电芯、多轴向挤压等极端滥用测试下依然不起火、不爆炸。首次让钠离子电池具备了挑战锂电的乘用车适配能力。
钠新24V重卡启驻一体蓄电池,同样引领行业技术潮流,可支持全电量使用,零下40度整车可以一键启动,使用寿命突破8年,总成本相较铅酸电池降低61%。此外,钠新启驻一体蓄电池还将终结传统铅酸蓄电池没有BMS,只能盲开、盲用的痛点。
事件意义:宁德时代的钠新电池是全球首款实现规模化量产并达到车规级应用标准的钠离子电池,在安全性、充电效率、能量密度等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为行业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作为锂电龙头,宁德时代的钠电品牌发布,推动钠电池向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迈进。钠新电池的量产和应用必将带动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快速发展,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电池生产设备制造等环节。此外,宁德时代此次重磅发布钠新电池,为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坚定了行业发展信心。
二、比亚迪披露200Ah大容量钠电池,钠电性能超越锂电
3月24日比亚迪发布了2024年年度报告,其中披露了公司钠离子电池最新进展:公司开展了“低成本长寿命钠离子电池研发项目”,致力于超长寿命、超级安全、极低成本的新化学体系开发。钠电池电芯容量已达到200Ah、循环性能突破10000次,同时多项性能指标均超越了锂电池,包括安全性、功率性、高低温性能等。目前公司已打通了钠电的生产工艺,达成了MWh级储能系统的落地,为公司钠电的规模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件意义:200Ah容量、10000+次循环,作为新能源巨头的比亚迪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也将行业的目光再次聚焦于钠电。钠电池循环寿命的跃升,将大幅降低储能系统全周期成本,同时,优异的高低温性能填补了锂电池在恶劣环境下存在的续航和安全短板,拓展了钠电池在极端环境的应用场景。
三、超威驻车钠电池上市,钠电细分场景应用突破
5月22日,超威旗下正效新能源推出了驻车钠电池产品,适配大马力、燃气重卡等多种车型,具有以下优势:一是低温性能优异,该款驻车钠电池已在漠河、海拉尔等低温地区,完成搭载于重汽、解放等多种车型的实测认证,能实现在-40℃超低温环境下,无需加热,瞬间点火。二是安全性好,拥有BMS智能防护,能对电池可能出现的过充/过放/短路/挤压/热失控等现象,进行全维度监控,短路保护电流高达3000A,驻车空调保护电压可调至20V。三是4G远程智慧物联技术应用,能实现手机实时监测电量/电压/电流/电芯温度,支持GPS防盗定位系统等。
事件意义:超威驻车钠电池的上市,是钠电池技术在细分应用场景的精准落地,通过钠电独特的性能优势,解决了传统驻车电池的痛点,这一标志性事件将助推钠电向细分场景应用延伸,丰富钠电池的应用矩阵。同时,驻车场景对电池的低温性能、循环寿命、安全性能有更高要求,超威驻车钠电池的落地,能验证钠电池在这些方面的实际表现,为后续技术迭代提供实践经验。
超威作为铅酸电池头部企业,其已经逐步构建起了从材料到电芯再到集成应用的钠电全产业链生态,其在钠电领域的布局也将在行业形成示范效应,将加速钠电替代铅酸进程。
四、起点钠电论坛发布2024钠电池出货量TOP20,行业格局初显
3月28日,由起点钠电、起点研究院(SPIR)联合主办的“第七届起点钠电论坛”上发布了《2024中国钠电池出货量TOP20》榜单,2024年全球钠电池出货量达到3.6GWh,同比增长260%,维科技术、中科海钠、宁德时代、比亚迪、海四达、易事特钠电、华钠芯能、立方新能源、隐功科技、中钠能源位列前十。
细分来看,储能钠电池出货量TOP5企业分别是维科技术、中科海钠、比亚迪、易事特钠电、湖钠能源;汽车动力钠电池出货量TOP5企业分别四宁德时代、孚能科技、中科海钠、海四达、希倍动力;3C及轻型动力钠电池出货量TOP企业分别是海四达、华钠芯能、立方新能源、隐功科技、中钠能源。
正极材料领域,2024年全球出货量为8985吨,同比增长135%,排名TOP10的企业分别是江苏翔鹰、珈钠能源、钠创新能源、当升科技、华钠铜能、容百科技、万润新能源、瑞扬新能源、津工能源、华钠新材。
负极材料领域,2024年全球出货量为4800吨,同比增长194%,排名TOP10的企业分别是佰思格、贝特瑞、华钠碳能、天目先导、国科炭美、天钠科技、容钠新能源、元力股份、圣泉集团、极电特能。
事件意义:起点钠电榜单的发布,首次系统性呈现钠电池企业的出货量格局,一方面,钠电行业卡位战已然打响,产业格局将加速形成,行业竞争格局将逐渐明晰;另一方面也是产业化加速的号角,成本下探与技术迭代正推动钠电从“备选”变为“主流”。下一步竞争焦点将从产能扩张转向场景深耕(如重卡启停电池、高寒储能)与材料体系优化,企业需在高速增长中平衡短期盈利与长期技术储备。
五、亿纬中标中石油钠电项目订单,头部企业纷纷加码钠电
1月17日,湖北亿纬动力还成功中标“中石油深圳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钠电电芯加工服务框架采购采购项目”,研究内容为基于聚阴离子正极材料与硬碳负极材料,加工生产大容量方壳电芯。该项目主要进行长循环、低成本钠离子电池电芯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试制Ah级别钠离子单体电池,耦合百千瓦时级钠电储能系统。加工生产钠离子单体电芯需满足标准容量≥150 Ah、循环寿命5000次等性能指标。
事件意义:中石油作为大型中央企业,其采购决策具有行业风向标作用,此次中标的意义不仅在于亿纬自身钠电业务的突破,更在于提升了钠电的市场认可度、拓展了应用场景。中石油的业务场景(如加油站、油田、油气管道)未来或将为钠电提供高价值应用空间,比如加油站钠电储能系统可实现削峰填谷;油田场景钠电与光伏结合,为偏远油田提供稳定电源,替代传统柴油发电机;油气管道,钠电可作为应急电源,保障管道监控系统的连续运行。
亿纬锂能作为锂电池头部企业之一,今年其已明显加大在钠电领域的布局,今年6月其在惠州备案了“面向能源电子的主动支撑型宽温域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改建项目”,建设产能规模不低于2GWh。
六、全国首个政府钠电产业专项基金成立,重点支持钠电产业发展
2月27日,全国首个政府钠电产业专项基金——巴中市钠电材料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成立,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巴中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今年1月2日,成都佰思格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B+轮融资,投资方正是巴中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
事件意义:全国首个政府钠电产业专项基金的成立,是政府在钠电产业化关键期的战略选择,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解决了钠电产业的资金、技术、集群化等问题,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其意义不仅在于支持巴中市打造“西部钠电产业基地”,更在于为全国钠电产业的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加速钠电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力钠电产业崛起。
七、海四达钠星斩获1GWh海外钠电订单,钠电全球化应用加速
5月5日,普利特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孙公司广东海四达钠星收到了海外某客户的钠离子电池采购订单,未来四年内,将向海四达钠星采购总量不低于1GWh的钠离子电池模块,主要用于住宅、工商业和电信应用,预计在2025年7月至2029年12月内进行分批交付。本次订单的钠离子电池采用聚阴离子体系,该产品体系具有结构稳定、安全可靠成本低廉、耐高低温、高倍率、环保等优势。该客户是一家专门为海外市场的住宅、工商业以及电信应用提供能源解决方案的公司。双方寻求在钠离子电池及系统供应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供应关系。
事件意义:此事件标志着海四达钠星钠离子电池已进入常态化大规模订单获取和产品供应阶段,后续随着各客户验证进度的加快,公司钠电订单将持续增加,从而带动钠电产业链材料需求增长。其意义在于:以规模化订单驱动成本下降、以海外高端市场需求倒逼技术升级、以产业链协同构建全球竞争力。此订单也释放出海外市场需求爆发的信号,中国钠电池出海将迎来加速期。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入出海浪潮,钠电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
八、雅迪钠电超充生态发布,三款钠电车型开启京东销售
1月6日,雅迪钠电电动车暨华宇极钠超充生态发布,全球首款量产钠电池两轮车——雅迪极Na超充电动车在京东平台上市,开启预售的三款钠电车型分别是:雅迪冠能Q50-H钠电版、雅迪Q1钠电版、雅迪DE3钠电版。雅迪极Na超充电动车适配华宇极钠超充生态,集配备极Na钠电池、支持极Na超充服务、应用极钠智慧平台于一体,能实时进行云端监测与数据分析,随心出行,极速补能,刷新超长续航新体验。其中,极Na钠电池具有以下优势:1)高标准更安全,通过针刺等超20项严苛安全测试;2)大能量 跑更远,电芯能量密度超145Wh/kg;3)耐低温,冬天也能跑得远,-20℃放电保持率超92%;4)长寿命更耐用,电池保3年,用5年。
事件意义:雅迪钠电超充生态的发布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在电动两轮车领域的商业化迈入新阶段。其技术突破与市场实践不仅重塑了用户出行体验,更通过标准化、智能化、低成本化路径,为钠电行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未来,随着产业链协同与政策支持加强,钠电技术有望在更广泛的新能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九、无负极钠电“大战”开启,技术创新破解钠电短板
无负极钠离子电池是指在电池结构中省略了传统意义上的负极材料,仅使用集流体作为负极,在充电过程中,正极脱出的钠离子会沉积到集流体上形成钠金属负极,放电时,沉积的钠金属又会重新回到正极侧。
4月宁德时代发布的自生成无负极技术,通过金属沉积机制和界面工程创新,显著提升钠电性能,此外,隐功科技、希倍动力等企业发布了无负极钠电产品。今年希倍动力、中兴派能、华宇钠电、晟钠新能、兆钠新能源等均发布了无负极钠电相关专利,无负极钠电“大战”已开启!
事件意义:无负极设计不仅解决了传统电池负极活性材料(比如硬碳)的容量限制和电荷传递速度的瓶颈问题,并且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可以容纳更多的活性物质,从而显著提高能量密度,同时,省去负极材料,也能降低成本。无负极技术被认为是破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这一短板的主要方向之一。
十、3万吨钠电负极大单签订,国产硬碳负极崛起5月,超威集团旗下安庆超仁能源与四川佰思格签订五年战略合作协议,安庆超仁公司将向佰思格采购3万吨以上负极材料,用于超威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同时,佰思格将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安庆超仁公司开发独家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事件意义:这是目前钠电负极材料领域为数不多的万吨级订单之一,这也释放出下游需求爆发信号,超仁公司也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50亿元建成10GWh的全自动电芯和PACK生产线。此大单也是国产硬碳负极从技术验证迈向规模化应用的佐证之一,国产硬碳正加速替代进口,成为钠电产业化的关键推动力。